追求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史料记载秦始皇派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还是神话故事西游记中描述的唐僧肉、人参果、蟠桃以及我国古代道家的练丹术等,都是希望找到一种长寿“药物”,服用后能羽化成仙,长生不老。那么世上到底有没有长寿药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长寿“药”并非是一种药,在了解长寿“药”前,我们先聊聊什么是长寿?
什么是长寿?
古人对长寿的认识:据古籍记载,人的自然寿命(天年)当在百岁以上。明·张介宾《类经·卷一·摄生类一》注:“百岁者,天年之概”。俗语有“百年以后”,即指死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有趣的寿称鲜为人知。喜寿:七十七岁,米寿:八十八岁,白寿:九十九岁,茶寿:一百零八岁。唐孔颖达等《正义》云:"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养生经》云:“黄帝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庄子·盗跖》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太平经·解承负诀》云:“凡人有三寿,应三气,太阳、太阴、中和之命也。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云:“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
当今我国的人均寿命情况
年2月2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上海人均期望寿命近82.51岁,民众健康三大指标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年6月24日,《中国青年报》北京人均期望寿命达81.35岁,其中男性79.35岁,女性83.42岁,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较全国平均水平高7.85岁,与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相当。
年3月15日,《每日新报》报道,天津人均期望寿命达81.19岁,人民健康水平达发达国家水平。
综合来看,将60岁作为长寿的年龄,下限太低,而过百岁者虽有之,但终属少见。80岁作为长寿的最低年龄,多能认同与接受。
当然长寿的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别的,不能一概而论,但人体寿命与人体衰老速度直接相关!
人体衰老的机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衰老机理的研究不断地深入,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说,简单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基因调节学说:人体内有一个遗传基因来支配寿命的生物钟,通过一定控制渠道去支配整个DNA结构,进而支配细胞分裂、生长、代谢及生命全过程。有学者发现了细胞有限分裂现象,认为寿命的长短为细胞分裂次数多少有关,分裂次数多的,寿命长。
细胞凋亡学说:细胞凋亡是机体调控自身细胞增殖和死亡之间平衡的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性、程序性死亡的过程,不容置疑,细胞凋亡与衰老密切相关,机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均离不开细胞凋亡的调节。与衰老密切相关。
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参与人体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成分,体内自由基过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毒反应及瞬间的不可逆损伤。体内有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平衡体系,一旦失衡就可导致病理损伤,自由基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影响衰老进程。
端粒缩短学说:正常人细胞随分裂增殖次数的增加,其染色体端粒的长度会变短,端粒长度受染色体端粒酶活力的调节。如果端粒长度得不到维持,缩短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保护染色体的稳定,细胞最终死亡。因此,端粒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端粒长度的增减,而端粒的长短直接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寿命。
线粒体学说:线粒体是细胞能量来源的“电站”,在细胞合成、转化及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年龄增加等因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降低,产生的能量(ATP)量越来越少,这是发生衰老的基础。
免疫学说:科学家从免疫细胞的微观视角入手,发现免疫细胞的衰老会加剧机体老化,反之,移植健康年轻的免疫细胞,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机体的老化进程。年8月23日《自然》杂志指出:免疫细胞的衰老对于带动机体的整体衰老有很大的作用,健康的免疫细胞对抑制老年人的多种疾病有很大潜力。免疫细胞健康与否,对于机体衰老的影响也再次被证实。易感染、易患癌症,易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机体衰老和死亡。
微循环学说:微循环为组织细胞吸收氧气、营养物质及清除废物的重要场所,在机体衰老中起主要作用。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脏器功能低下,机体内环境失衡,最终促进衰老和产生疾病。
中医肾虚学说:肾的功能广泛,远远越过单纯肾脏功能。如:“肾为先天之本,生化之源。肾藏精,肾精产生肾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者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肾主水,诸水皆生于肾”。综上可见,肾的生理功能渗透到泌尿、生殖、代谢、内分泌、中枢神经各个系统,并调节这些系统适应年龄的变化进行着程序运转。肾虚的本质涉及多个衰老学说。肾虚的人体内存在自由基损伤,肾虚的人身体免疫功能紊乱。肾虚的人同时还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可见,肾虚实质涉及自由基损伤学说、免疫功能下降学说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学说等关于衰老的机理。
什么是长寿“药”?
狭义的长寿“药”是指一些能延缓衰老,促进身体健康,在遗传因素决定的寿限内,保持较好智力和体力的药物。而广义的长寿“药”则是一个个的预防保健措施,存在于每个人生活各个方面的“药匣子”里。
药物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药物是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因此说,所有的药物在预防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延长寿命的作用。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的一线用药,廉价,安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用二甲双胍对抗衰老”的临床试验,国外科学家纷纷将二甲双胍作为抗衰老候选药物。二甲双胍之所以传出有抗衰老的作用,是源于近几年对于二甲双胍抗衰老作用的实验室实验。
一篇是来自于年的《Cell》,还有一篇是来自于年《Nature》上的文章。用于实验的动物分别是原始的线虫和小鼠。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延长线虫和小鼠的生命周期,提示二甲双胍可能有抗衰老的作用。科学家发现二甲双胍的抗衰老作用依赖于特定肠道菌群的代谢,其代谢产物胍丁胺是抗衰关键,而且二甲双胍的抗衰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饮食摄入营养元素的影响。在线虫和果蝇中获得的实验数据,也在人类队列中得到了印证。因存在个体差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雷帕霉素年一项研究证实,在25个月大的小鼠(相当于人类70多岁)身上分别使用雷帕霉素或间歇性禁食(热量限制的替代手段),前者延长健康寿命的效果更强!
抗衰老、延寿药的主战场是中老年人,因此在小鼠实验得到有力证据后,雷帕霉素的抗衰老研究进行到了临床阶段。因存在个体差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保健品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保健品是中国大陆的一般称呼,在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一般称之为:膳食补充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健品有:
第一代:营养型保健品需要长期服用,没有确切的功效。如蛋白质、蜂王浆、维生素等。
第二代:强化型保健品身体缺什么补什么,过度服用对身体有害。如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第三代:功能型保健品对身体的某个器官有调理、治疗的作用。如深海鱼油、甲壳素、卵磷脂等。它是具有针对性的,针对我们身体内脏的某个器官进行调节,但是它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功效单一,过度服用有依赖性。
第四代:功能因子型保健品它是目前最高级的保健品。它有一个特点是复方搭配,目前,只有第四代功能因子型保健食品才符合世界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对保健品的要求。
长寿食物
苹果:每日吃一个苹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苹果含有的栎精不仅具有消炎作用,还能阻止癌细胞发展。苹果同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