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一直深受各种消费者喜爱,虽然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保健品的各种负面报道,但这似乎并没有对保健品行业造成什么影响。那么这些市面上畅销的昂贵保健品,其中究竟有多少营养价值呢?保健品相关报道权健事件发酵以来,大家的目光多集中在号称可以治百病的“火疗”、治疗全身骨关节炎症和肌肉疼用的“骨正基鞋垫”和“含芯片的卫生巾”的奇葩保健产品上。其实这些产品不过是权健公司的保健品相关产业,而权健公司则是一个横跨医疗、中草药、保健品、中医药化妆品、金融、机械、体育等等诸多领域的庞大利益集团。而其主要的收益就是来自于中草药和保健品。保健品和中医药行业能够带来这么大的经济利益,是不是也恰恰说明了这些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智商税?那些珍稀药材制作的保健品又是不是毫无营养可言。相比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食品,这些材料更加的稀有,就会被人们冠以“保健品”的称号,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的较贵的保健品中很多都含有:灵芝、燕窝、人参、蜂王浆等等,这些相关的产品都会大肆宣传其中富含XX物质,人吃了对身体有好处。但是我们要知道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这里说的人类劳动也就是—成本。而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还会受到市场或者是人为的调控。也就是说:成本和供需,才决定商品的价值。而食品中含有多少营养并不能决定价格。保健品的跌价玛卡是保健品里很典型的例子,最开始时,玛卡号称可以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和性功能,卖到了两三千一斤的高价,而后云南人们大肆种植价格跌倒了10元一斤,而风干后的也只是60元一斤。两三千和几十块,两者价格此昂差这么多,难道能说因为价格变低营养成分就随之减少了吗?这些保健品的神奇功效和昂贵高价只不过是相关从业者炒起来的而已。药补不如食补?传统观念中”药补不如食补“观念深入人心,这才让保健品有了炒作的空间。但是如果能有科学的角度来验证,你会发现这些昂贵的食品中却是没有额外的“营养成分”,能在食物中摄入的无非就是碳水脂肪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灯,在这些范围以外的物质其实并没有证据能够表明是人体所需的成分,而且这些保健食品在经过了人体的肠道的强酸强碱环境后又有多少活性成分能被人体真的吸收掉。保健品的安慰剂效应大多数的保健品都被商家冠以“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增强性功能”等等的偏主观感受,这些感受没有办法被量化,人在吃下去后更多的是安慰剂效应,其中的功效多来自于心理暗示。近些年广告中不断地宣传:购买保健品是“送面子”也是“送孝心”,保健品也逐渐往这些方面靠近,其本身的功效也逐渐的被人们所忽视。但我们自身也应该头脑清醒不要轻易被迷惑。与其用昂贵的价格来购买保健品表达孝心,不如买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的商品更能表达我们的情感。保健品无非是想让身体健康,如果想要获得身体健康,只要能够保持每日营养均衡、合理作息、增强体育锻炼就可以了。如果身体已经患上疾病,还是不要迷信保健品,看看医生,谨遵医嘱才是最好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976.html